1发病情况 2007年8月,北票市章吉营乡某村的饲养户饲养野猪76头,其中种公猪1头,可繁母猪6头,后备母猪7头,2-4月龄断乳幼猪40头,哺乳仔猪22头。种公猪、可繁母猪为单圈饲养,后备母猪和2~4月龄的幼猪为大圈饲养,圈舍为土质地面,饲料为玉米、麸皮、少量豆粕、菜籽饼,再加喂一些野草、树叶、白菜等青绿饲料。畜主认为野猪可以粗放饲养,所以对猪舍不及时进行清扫、消毒,从外界割取的野草不进行清洗便喂猪。 2临床症状 自2006年1月份引入猪后,从未进行过驱虫,猪的群体营养不佳,特别是幼猪极度消瘦、毛焦,生长速度缓慢,有时腹泻,有时咳嗽,对垫人圈内的炉渣、泥土产生异食,偶贝.仔猪、幼猪在粪便中排出1~2条虫体。 剖检2头幼猪见有蛔虫寄生,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初诊为蛔虫病。 3实验室检验 分别采取母猪、幼猪和仔猪的新鲜粪便,其中可繁母猪2头,后备母猪2头,断乳幼猪5头,哺乳仔猪3头,采取每头猪不沾地面的新鲜粪便5克,单独放入100毫升小三角瓶内并编号。用饱和盐水漂浮法,在三角瓶中加入半瓶饱和盐水,用玻璃棒搅匀之后再将饱和盐水加满三角瓶,以不流出为度,用载玻片沾取少量三角瓶内上层饱和盐水溶液,加盖玻片用低倍镜镜检。2头可繁母猪、2头后备母猪、5头幼猪,均检出蛔虫卵,有1头哺乳仔猪也检查到蛔虫卵。 通过流行病学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,确诊为野猪蛔虫病。 4治疗 全场猪投放阿维菌素,按0.3毫克/千克体重搅拌于饲料中,早晨喂服,隔10天再喂1次,连续2次,并及时清理圈舍粪便,运到粪尿场地进行堆积发酵。 饲喂的青草、树叶、白菜叶等用清水冲洗,以防带人蛔虫卵,同时在饲料中增加豆粕的用量,添加少量鱼粉、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。 经常清扫圈舍,注意消毒,保持干燥,及时杀灭蚊、蝇、老鼠等。 5疗效 采取以上措施1个月后,全群猪营养状况有所好转,特别是断乳幼猪背毛光亮、生长速度加快。分别抽检10头可繁母猪、后备母猪、断奶幼猪及哺乳仔猪,采集粪便检查蛔虫卵均为阴性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 6小结 猪蛔虫属于土源性寄生虫,对猪和野猪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特别对于幼猪、仔猪的感染力更强,危害性更大,应定期进行驱治。 另外在野猪饲养管理过程中,还应注意环境及饲料卫生和防疫等工作,便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。 |